一、不只是“游戏”,实打实的资源在等你
别看是模拟盘,这类比赛的奖励可一点不含糊。就拿2025年刚结束的东莞职院比赛来说,冠军邱楚城不仅拿到蓝牙耳机和0.7学分,更关键的是简历上多了个“校级金融竞赛一等奖”——投券商实习时,这可比平均绩点3.5更抓HR眼球。
我个人接触过不少参赛学生,发现那些最终拿到券商Offer的,往往有个共同点:把比赛当成实盘来操作。比如华东理工大学的获奖选手,每天坚持记录交易日志,连“为什么买”“为什么卖”都写出详细逻辑,这种习惯在面试时简直是降维打击。
二、避开新手坑,策略比运气更重要
很多同学一上来就冲热门题材股,结果回撤惨不忍睹。其实看看专业选手的路径更值得借鉴:去年水晶球大赛冠军@擒牛周期,靠的是精准埋伏题材爆发点。他在华为卫星导航概念启动前布局华力创通,5天吃下77%涨幅。这种操作不是赌运气,而是基于对产业政策的深度追踪。
对大学生来说,不妨从两个维度入手:
三、关键资源,别等开赛才准备
现在很多比赛都玩“组合拳”——模拟盘+实盘双赛道。比如兴业证券的赛事,允许先用模拟盘练手,再切实盘争奖金,对新手特别友好。不过要注意,实盘组往往有资金门槛(轻量组1万起,重量组50万+),建议提前开好证券账户(别卡在最后一天,系统可能拥堵)。
这里透露个小技巧:关注券商APP的活动专区。去年11月,中信证券突然上线“新用户赛”,开户7天内交易送100元话费——这种隐藏福利连很多老手都错过。
结尾小建议
如果你正犹豫要不要参赛,我的建议是:就当参加一场大型实战课。输赢不是核心,关键是通过交易记录看清自己的决策模式(比如是否总因恐慌抛售)。对了,下届“东方财富杯”预计9月启动,现在去他们官网填个预报名,还能领免费投研工具包——早一步准备,就多一分胜算。
金融市场的门,从来不会主动敞开。但一次用心的比赛经历,可能就是撬动它的支点。